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光伏产业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近年来,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以及各国对能源安全的考量,使得光伏产业的市场环境变得更加复杂。意大利政府近期出台的一项针对光伏产业的新规,引发了广泛关注。这项新规不仅对意大利国内的光伏市场产生显著影响,也可能对全球光伏产业格局带来连锁反应。
新规具体内容
意大利政府于2025年8月28日生效的FerX法令中,首次在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中排除了来自中国的光伏板和相关组件。根据该法令,申请新能源补贴的光伏组件不能在中国组装,电池片不得来自中国,并且关键技术部件必须至少有一项来源于其他国家。对于6兆瓦以上的大型电站,若不满足上述条件,将无法享受新的激励措施。
此外,意大利环境与能源安全部(MASE)在”Fer X Transitorio”计划中引入了光伏专项招标”非价格”标准,明确要求参与项目必须使用”非中国制造”组件。
相关实施细则
MASE法令第220/2025号于8月28日起生效,针对1兆瓦及以下规模的光伏项目,首次引入了”中国制造”组件的排除条款。新规列出了几项关键的非价格类预审标准,包括太阳能组件、太阳能电池片及逆变器都不得产自中国,并且根据2025年5月23日发布的欧盟实施条例(EU)2025/1178附件,至少一种其他组件不得源自中国。投标人须在参与时提交承诺函,保证符合上述产地要求。新招标中还专门划出20%的配额,保留给那些全部使用非中国产品的项目。
政策出台背景
意大利政府长期以来对高度依赖中国光伏产品的状况感到担忧。目前全球约80%的太阳能电池板产自中国,而在意大利,超过70%的光伏板进口自中国。这种高度依赖让欧洲在绿色转型的关键环节存在风险。意大利政府担心,如果光伏系统中包含与中国相关的设备,可能在数据安全或能源供应上留下隐患,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导致电力供应被中断。
从更广泛的背景看,意大利此举也是其加强对关键领域中中国资本影响力防控的组成部分。目前,意大利大约有700家企业涉及中国投资,政府特别关注能源、交通、科技和金融领域。
与欧盟整体政策方向的关系
意大利的这项政策与欧盟整体政策方向一致。欧盟持续推进《净零工业法案》(NZIA)落地,试图通过政策工具降低对中国光伏产品的依赖。《净零工业法案》提出2030年欧盟本土净零技术制造产能达到其部署需求的40%。
2021年欧盟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提出”全球门户倡议”,目标是在2021年至2027年,在非洲、东南亚、中亚、拉美等地投资3000亿欧元开展绿色转型。欧盟委员会也表示,”全球门户”的目的是摆脱对华商业风险。意大利作为欧洲光伏重要市场,此次新规无疑是NZIA理念的具体实践。
对光伏产业的影响
意大利此次通过的FerX法令,对6兆瓦以上的大型电站影响尤为显著。如不满足非中国制造条件,这些项目将无法享受新的激励措施。短期来看,中国产品进入意大利光伏项目的门槛将显著提高。相关企业需要重新评估欧洲市场战略。
意大利此举标志着欧盟国家在光伏供应链本土化政策层面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对中国光伏企业出口欧洲市场形成直接冲击。中国企业需警惕欧盟”供应链韧性”要求可能被更多成员国效仿,短期内或将面临市场准入壁垒升级。
各方反馈
意大利环境暨能源安全部部长Gilberto Pichetto Fratin表示,政府将持续致力于支持义国再生能源发电设施,以促进创新并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他指出,此项法令备受家庭与企业期待,印证正在加速绿色转型与洁净技术采用,并吸引更多营运商加入。
然而,并非所有专家都认同这一政策。法德经济专家委员会近日提出建议,敦促欧盟仔细确定在面对中国竞争时需要支持的产业,并大胆放弃太阳能等已经显著落后于中国的产业。备忘录联合作者、法国经济学家让·皮萨尼-费里(Jean Pisani-Ferry)表示:”中国工业远远领先于其他所有竞争者,欧洲已经没有太阳能电池板工业。”欧洲光伏开发商普遍担忧,限制使用性价比更高的中国产品,将导致项目成本上升,最终延缓欧洲能源转型进程。
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
面对欧美光伏本土化政策,中国企业需要重构产业链,提前做好全球化布局。针对欧美”本土成分”要求,中国光伏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授权、合资建厂等方式与欧美企业合作。
中国企业可加强与国际供应商合作,与马来西亚、越南的硅料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实现多元化供应。欧美在组件、电池等环节正在重建产业链,但上游设备与材料仍存在进口依赖,这就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机会。例如,欧洲制造业在太阳能直拉法单晶炉和金刚石线锯方面缺乏可用设备和专业技能,这两种设备分别是硅锭和硅片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部件。部分关键材料也存在对外依赖。
同时,中国企业还可加速全球化产能布局,通过海外建厂或深化与欧洲本土企业合作规避贸易风险,同时加强技术创新与品牌差异化,巩固在全球光伏产业链中的核心优势。
未来展望
本次新规的出台,是欧盟在能源转型和供应链安全领域采取的又一重要举措。这一政策不仅对意大利本身具有战略意义,也可能成为欧盟未来政策的风向标。
面对这一挑战,中国企业需要积极应对,通过重构产业链、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等措施,巩固自身在全球光伏产业中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各国也需要在推动能源转型的同时,平衡好贸易关系和市场开放,以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
未来,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光伏产业将继续在全球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各国之间的政策协调与合作也将成为推动这一进程的关键因素。